close

  原標題:轉基因食品紛爭重重為哪般?
  前不久,知名主持人崔永元與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就轉基因的安全性展開了激烈對決,崔永元為獲得真相,親赴美國和日本調查轉基因,轉基因由此再次成為輿論熱點。2013年,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為此,我們不妨看看國外對轉基因的態度。
  1 世界上共有27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
  1994年5月18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經過兩年的審查,批准了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基因公司的轉基因西紅柿,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允許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
  1995年,美國又批准了轉基因油菜、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土豆、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南瓜的商業應用,但真正在農場種植轉基因作物是1996年。到2011年,美國批准了25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應用。根據美國食品安全中心的統計,在美國種植的農作物中,85%的玉米、91%的大豆和88%的棉花是轉基因產品。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的報告顯示,2013年世界有27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由2012年的1.7億公頃增加到2013年的1.752億公頃,增加了520萬公頃。
  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和品種數量均位居世界首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701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苜蓿、木瓜和南瓜。巴西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403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和棉花。阿根廷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244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和棉花。印度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110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加拿大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108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有油菜、玉米、大豆和甜菜。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420萬公頃,名列第六,轉基因作物有棉花、木瓜、白楊、西紅柿和青椒。
  2 64個國家立法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標明
  在歐盟和其他一些國家,對轉基因作物及轉基因食品的管理建立了若干法律,和傳統食品一樣,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是可溯源的,一旦發生任何安全問題,可沿著食品供給鏈條追溯到源產地及生產者。
  截止到2013年5月13日,歐盟國家、日本、印度等64個國家立法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標明,其他國家則規定轉基因食品由生產商自願標明或強制性標明正在立法過程中。
  顯而易見,強制標明會損害糧食出口國的利益,因為不少消費者對轉基因有抵觸情緒,有的進口商不願進口轉基因糧食,所以,美國,阿根廷和加拿大都不強制標明,而採取自願標明的措施。相反,糧食進口國基本上都立法要求轉基因食品強制標明。
  目前,美國至少有20個州正進行轉基因食品強制標明的立法,康乃迪克州已通過法律,要求轉基因食品必須標明,這是美國第一個轉基因食品強制標明的州。
  隨著對轉基因研究的不斷深入,不斷有研究揭示轉基因食品的潛在風險,消費者特意購買非轉基因食品的傾向越來越強烈。《紐約時報》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93%的美國人希望轉基因食品標明,超市零售商Whole Foods Markets已經宣佈,所有在北美的店鋪,在2018年以前實現所有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都要在標簽上註明。
  支持立法強制轉基因食品標明的觀點很明確,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食用的食品的性質,有權不選擇自己懷疑對健康有潛在風險的食品。反對立法強制轉基因食品標明的觀點是,如果對轉基因食品標明,這就暗示這種食品的安全性有問題,而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有什麼不同。
  一些國家遲遲不出台強制轉基因食品標明的法規,與利益集團的阻撓不無關係。例如,邁克爾·泰勒從1991年起任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食品安全資深顧問,他從政府部門離任後便當上了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研發企業孟山都公司的副總裁。2009年7月7日,泰勒辭掉了副總裁後又回到食品和藥品管理局任資深顧問。泰勒的這一系列的工作經歷,讓人猜測他便是轉基因種子公司的說客,設法阻止政府出台法律強制轉基因食品標明。
  3 科學界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爭論激烈
  聯合國把2013年世界糧食獎頒給孟山都公司和先正達公司的三名轉基因科學家後,“歐洲科學家社會和環境責任”組織發佈聲明稱,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沒有科學上的一致結論,不應鼓勵大範圍推廣轉基因作物。該聲明在第一周內就獲得了200多位科學家的簽名。
  在科學界,支持轉基因的人多於反對轉基因的人。2013年9月13日,意大利佩魯賈大學農學院應用生物學系的亞歷山大·尼科里亞等四位教授發表了《過去10年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綜述》一文,2002年至2012年10年間在科學期刊正式發表的1783篇關於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文章,均沒有提出對人和動物有害的明確證據,儘管存在一些激烈的爭論。
  2012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發表聲明稱,來自轉基因作物的食品的潛在風險並不比來自傳統作物食品的大。
  但是,也有不少研究稱發現了轉基因食品的潛在風險。2012年,歐盟食品安全局轉基因食品專家組發現,轉基因食品存在普通食品不存在的“新危險”。
  《自然》雜誌1999年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轉基因玉米對蝴蝶有潛在毒性。這篇論文引起了公眾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擔心,認為既然能對蝴蝶有毒性,那也有可能對其他昆蟲甚至是人有毒性。
  匈牙利生物學和營養學家阿爾帕德·博斯坦進行了轉基因土豆喂食小白鼠試驗,1998年6月22日,他在格林納達電視採訪中宣佈了試驗結果:吃轉基因土豆的小白鼠生長萎縮,免疫系統被抑制。後來,英國皇家協會認為博斯坦的試驗存在缺陷,試驗數據也無法支持他的結論。
  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法國卡昂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吉勒斯-埃里克·瑟拉里尼進行了轉基因玉米喂食小白鼠試驗,並把試驗結果發表在《食品毒物學》雜誌2012年9月刊上,他得出的結論是,用轉基因食品喂食的小白鼠,其肝臟、腎臟和心臟都受到了損害。歐洲食品安全局審查了這個研究報告,認為這種器官變化屬於正常範圍,並認為瑟拉里尼的統計方法有缺陷。瑟拉里尼在2012年又發佈了一個研究報告稱,用轉基因玉米喂食的小白鼠會增加癌症發病率。該報告發佈後,同樣遭到不少業界的質疑。
  關於轉基因作物可以防止蟲害的說法也頗具爭議。不少研究顯示,轉基因棉花在幾年內就會失去防蟲效果,因為轉基因作物對蟲害的敏感度與殺蟲劑一樣,時間長了害蟲就會產生耐藥性,使轉基因作物失去或減弱抗蟲害效果。
  被一些轉基因科學家津津樂道的轉基因作物除草劑抗性,讓農民可放心在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田裡使用除草劑。但是,試驗和事實都證明,這種轉入的抗除草劑基因可以在“漂移”,與比鄰田地里的植物發生“異型雜交”,使野草也產生了除草劑抗性,這就必須增加除草劑的使用量或更新換代的頻率,增加種植成本。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農田總面積沒增加,但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全國除草劑的用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也在逐年增加,從1996年到2011年,美國除草劑的使用量增加了2.39億公斤。
  有組織把轉入b-胡蘿蔔素基因的大米即“黃金大米”在人身上試驗,看是否能增加維生素A,但這個試驗結論立即遭到眾多批評,這個實驗甚至被指不道德。20名科學家在2000年的《自然生物技術》聯名發表文章,指出了“黃金大米”臨床試驗存在的缺陷。文章說,大量醫學文獻證明,由b-胡蘿蔔素轉化來的維生素A會產生毒素和生殖缺陷,造成先天性畸形。“黃金大米”試驗在世界很多國家受到抵制,2013年8月8日,菲律賓一塊試驗田裡種植的“黃金大米”被反轉基因抗議者鏟除。
  2006年6月25日,美國康納爾大學研究人員提出警告,在過去7年裡,中國棉農因遭受第二代蟲害損失慘重。《生物技術國際期刊》2008年刊文稱,1999年以來,中國轉基因棉花產區的棉籽對螟蛉蟲有效,但對第二代蟲害還必須用殺蟲劑,這樣,轉基因作物帶來的經濟利益就被第二代蟲害給吃掉了,目前還沒有找到理想的替代方案。為此,作者建議中國甚至世界範圍停止轉基因棉花種植。
  4 不少轉基因科學家是生物技術公司的老闆或股東,是利益當事方
  根據2011年的調查,10個大型種子公司壟斷了全球73%的種子市場。值得註意的是,許多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是由生物技術公司主導的,其目的就是通過研究得出這種轉基因產品安全的結論,以便推廣其花巨資研發的轉基因產品,儘快收回研發成本並獲得利益。
  據杜邦公司2011年的年報,該公司2011年的研發資金是20億美元,其中一半用於轉基因作物研發;孟山都公司每年把銷售收入的9%—10%用於研發新的轉基因產品。所以,一個新的轉基因品種研發出來後,如果無法獲得商業應用許可,就意味著公司的巨額研發投資打了水漂。正因為研發轉基因產品的公司賺錢心切,才會對一些研究環節疏忽,甚至隱瞞負面結論,因此,人們對一些轉基因食品研究試驗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由於一些生物技術公司財大氣粗,他們自己養著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並壟斷著很多學術期刊資源,一旦有說轉基因不是的文章發表,利益集團立刻調動資源,集團作戰,對擋了他們財路的研究人員狂轟濫炸,很快就把異己淹沒。
  其實,不少轉基因科學家本身就是生物技術公司的老闆或股東,他們是利益當事方,當然要鼓吹轉基因食品無害,不然他們自己的利益就要受損。
  《科學美國人》雜誌2009年7月20日發表了一篇題為《種子公司控制了轉基因作物的研究?》的社論,文章提出:“不幸的是,證實轉基因作物有負面影響的研究是很難的,因為農業技術公司對獨立研究有否決權。雖然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報告可以公開發表,但只有種子公司批准的才能發表。在很多情況下,文章雖然得到同行的高度贊揚,但如果試驗結論不符合種子公司意圖仍很難發表,因為試驗結果對種子公司不利。所以,限制科學家從轉基因食品供給鏈中獲得樣本進行試驗,限制科學家從農田裡獲得轉基因作物進行試驗,這種對試驗樣本獲得的限制本身就是很大的危險。”
  另外,由於種子公司把自己研發的轉基因種子申請了專利,在購買轉基因種子時,必須與種子公司簽訂終端消費協議,根據知識產權的相關規定,這就讓一些科學家無法利用轉基因種子做實驗,就是做了也無法發表。針對此限制,康乃爾大學科學家協會發言人艾爾森·希爾茲2010年給美國聯邦環保局寫信,要求解除對轉基因研究人員的各種限制,不然,獨立研究無法獲得樣本進行試驗和公開發表研究成果,這就很難解開人們針對轉基因食品的各種疑雲。
  5 對轉基因食品,公眾普遍認為不能禁止至少也要標明
  公眾對轉基因食品比較普遍的認識是,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會致癌或過敏,呼籲政府禁止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或至少在轉基因食品上標明。
  2013年5月25日,全球發起了反轉基因食品示威行動,美國、阿根廷、波蘭等52個國家436個城市的200萬人走上街頭,發起了抗議孟山都公司推廣轉基因種子和相關產品的示威。抗議者舉著的標語上寫著“為自然人提供自然食物”,“消費者有權讓轉基因食品標明”。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抗議者舉著的標語上寫著“孟山都滾出拉丁美洲”。該次全球反轉基因示威的發起者塔米·卡納爾對媒體稱:“我們將繼續抗議下去,直到孟山都公司符合消費者的要求為止。這些轉基因食品在毒害著我們的孩子,也毒害著我們的地球。”
  德勒在2004年進行的一項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民調顯示,34%的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感到恐懼,女性高於男性。2009年歐洲的一項民調顯示,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有所減弱。2007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食品標準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27%的澳大利亞人在購買食品時會看標簽上是否標註有轉基因成分。
  一些宗教團體提出轉基因食品不符合教義,其領袖宣佈,自己的教徒不得吃轉基因食品。
  《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是簽字國)也對轉基因生物持謹慎態度,公約規定,對轉基因生物要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增加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應在決策過程中征求公眾意見,向公眾通報結果。
  6 轉基因食品召回事件
  《華盛頓郵報》2000年9月18日報道稱,從墨西哥玉米捲里檢測出了轉基因玉米StarLink,而這種轉基因玉米只批准作飼料用,不可作為食品,因為它可能導致過敏。後來,在300多種食品里檢出了StarLink成分,於是,規模龐大的轉基因玉米召回行動開始了。
  這次轉基因食品召回使美國玉米價格在召回後的一年裡下跌了7%。那些沒有種植StarLink的農民也因此蒙受了損失,發起了對食品公司的集體訴訟,最終獲得1億多美元的賠償。
  2002年,兩人聲稱食用含有StarLink成分的食品後過敏,也將食品公司告上法庭,最後獲得了900萬美元的賠償。
  2005年,聯合國和美國的外援玉米也檢測出了StarLink,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厄瓜多爾、危地馬拉等國拒收援助的StarLink玉米。
  不少國家禁止進口某種或全部轉基因農產品。例如,2010年,加拿大出口到歐洲的亞麻被檢測出有轉基因成分後被退回。
  7 如果沒有轉基因作物,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會餓死嗎?
  在制定轉基因作物發展戰略時,我們有必要再敲敲瘦肉精的警鐘。開始,從科學家到政府,都認為瘦肉精是安全的。瘦肉精的引進者、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許梓榮向媒體解釋稱,那時國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豬,“我們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調。如果在論文中介紹了副作用,我們(的論文)也發不了。”許梓榮因推廣瘦肉精有功,獲得了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的眾多政府榮譽。
  轉基因的支持者的一個理由就是,如果沒有轉基因作物,世界上很多人會餓死。其實,地球上產出的糧食足夠養活地球人,現在的問題不是糧食產量不足,而是糧食分配不均和糧食浪費嚴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通過對2006-2008年大、中、小三類城市2700桌不同規模的剩餘飯菜中的蛋白質、脂肪進行系統分析推算出,我國每年規模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2.5億人一年的口糧。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達13億噸,倘若這些糧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夠得以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目前約為9億的饑餓人口。
  8 轉基因食品一旦出問題,將無可輓回,所以要慎之又慎
  從1996年轉基因作物首次商業化至今,把轉基因作物用作食品僅有18年的時間,雖然對轉基因食品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試驗,但由於時間短,很多潛在的危險也許尚未被髮現,或者因為目前科學的局限性還無法發現轉基因食品潛在的一些風險。關於食物毒性和過敏性等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影響,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發現。例如,獼猴桃在20世紀60年代進入歐美市場,當時並沒有發現有人對獼猴桃過敏,但今天卻經常發現對獼猴桃過敏的案例。
  所以,對任何新研發的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被用作食品的轉基因作物,一定要經過多年的試驗,並且一定要有獨立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多方聽取意見。如果轉基因食品成了人類的主要食物,幾十年或幾代人後一旦出了問題,那必將是無可輓回的損失甚至是災難,也許會給人類遺傳繁衍帶來負面影響。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z19ezmb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